2019 更新日期:2019-04-04 11:40:55
故事以展正希、见一、贺天、莫关山这四个少年为主视角,发生的一系列关于爆笑温馨的校园日常。《19天》不仅仅是四人轻松愉快的校园日常,也是男孩们相互理解帮助最终成长的青春物语。展正希看似性格高冷其实最为温柔,和见一是幼儿园同学也是初中同班。喜欢玩游戏,但是不喜欢和是游戏高手的妹妹一起玩游戏。见一浅色发色发丝柔顺,认真起来很帅,然而没几秒又变回傻傻的模样了。童年没有朋友的孤单的见一遇见了愿意和他做朋友,听他倾诉的展正希,他们互相鼓励一起长大。贺天爱打篮球、身材高大、帅气又为人可靠,深受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喜爱。莫关山虽然家庭并不富裕,但是非常要强,对自己要求很严格,看起来像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,但是却意外的擅长烹饪。
双胞胎兄弟昴(高木心平)和誉(高木万平)。
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。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,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。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,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留美幼童。130年以前,这批幼童远涉重洋,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,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。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,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。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,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。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,脱去了长袍马褂,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。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,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,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。十九世纪末,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,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。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,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,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。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、铁路业、电报业的先驱。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、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,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,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。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,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。留美幼童的命运,离奇曲折;他们的故事,美丽而忧伤。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:留美幼童。《幼童》五集简介第一集留美幼童的故事和一个人密切相关,他就是中国最早的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--容闳。1854年,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,到1872年中国开始派遣第一批留美学生,期间历经了18年的风云变幻和漫长的等待。有人说,如果没有容闳,虽说中国迟早也会派遣学生出洋,但既不可能这样早,更不可想像会有幼童出洋这样的奇想。容闳个人的传奇经历,造成了大清国历史上出现的留美幼童这样一个破天荒的事件。一个从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帝国为何要做出这一千古奇事?这120名幼童是谁?当年谁家的父母甘愿送年幼的孩子出洋?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派留学生选拔条件如何?第二集公元1872年8月11日,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,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。他们从上海出发,跨越太平洋,在美国旧金山登陆,来到了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。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的大陆的蒸汽火车 ,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,被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。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,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。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,他们来到了引领这场工业革命变化的最前沿。1876年,中国幼童在美国参观费城世界博览会时,在西式服装外面仍然加罩长衫,而若干年后 当他们脱去长衫,和美国孩子一起在运动场上追逐,甚至剪去辫子的时候,命运将把他们推向何方?第三集在美国新英格兰工业重镇的机器声中,在马克·吐温的小说的陪伴下,中国幼童在一天天地长大。中国学生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的中学学习,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。让美国人惊叹不已。根据不完全统计,到1880年,共有超过五十名中国幼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,其中二十二名进入耶鲁大学,八名进入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,一人进入哈佛大学,三名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。中国学生迅速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学习。当他们平时性灵上受到的沉重压力一旦排空飞去,言论思想便都和旧教育的规范不合,当孩他们脱去长袍厚靴,穿上运动装,当他们学会划船、溜冰、跳舞、唱歌、野营,日甚一日地爱上异国的文化习俗,他们已经身不由己踩到了危险的禁区边界……第四集1881年,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,全部学生被招回国。中国首次官派学生回国之后遭到社会的谴责,《申报》写到,“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,谴诸学徒出洋,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,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,巨商大贾之子弟,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,流品殊杂,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,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。”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、矿山、铁路的建设。他们历经中法海战,中日甲午海战……当年,李鸿章和曾国藩策划选送幼童出洋这一“千古未有之奇事”时,满怀期望这些出洋学生在掌握西人擅长之技后,可以帮助中国渐图自强。可是,当留美幼童回国之后,在变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的国家却接二连三遭受致命的重创,濒临亡国的边缘。二十世纪初年,在灾难深重的中国,留美幼童--这些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又将如何?他们是否已经成为李鸿章的陪葬,将永远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……第五集晚清政坛的变化,使得这批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。曾经被认为西化过重失信于朝廷的这一批留美学生,在20世纪初年,纷纷成为朝廷重臣,他们活跃在铁路、电报、矿冶这些新兴产业。在外交领域,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,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1919年,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龄已是六十岁的时候,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。这群在号称在民主、科学国度长大的留学生显然已经被高举“德先生、赛先生”两面大旗的新青年们遗忘。他们满口地道的英文,保留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,但在一个革命了的社会,他们不但会被人看成前清遗老,还有洋奴之嫌,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,是他们谢幕的时间了。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,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,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,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人,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,他们欢乐、哭泣、成功、失败,他们亲历激荡的百年,被遗忘,又被重新发现。
《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》成成烽火系列数字电影之一,“七七事变”后,中国共产党北方局、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、中共山西工委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,奉命进驻太原成成中学。始建于1924年、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成成中学,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抗日斗争的前线指挥部。日军疯狂轰炸太原,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将军不顾个人安危,组织全校师生疏散转移。彭雪枫将军奋不顾身的保护成成中学的学生,赢得成成中学全校师生对于八路军队伍的新的认识,更激发同学们加入八路军抗日救国的决心。考虑到同学们的安全,成成中学校长刘延忠决定带领同学们向清源县转移。向清源县转移的过程中,田宏声和陆小雅的态度和最终选择,成了同学们争议的焦点。田宏声的父亲是国民党山西省政府的秘书长,田家惟一的独苗。田宏声从小和姨娘一起长大,父亲在田宏声很小的时候就给田宏声在晋中定下一门当户对的亲事,如今到了娶亲成婚的时候,父亲希望田宏声回家成亲;陆小雅是家里的大小姐,陆父坚持抗日救国是军人、是男人的事,女儿之身就得回家嫁人、相夫教子。陆小雅回家嫁人、相夫教子去了,田宏声让父亲派来的家丁绑回了家。田宏声的同窗好友刘振和、孟晓东、严焕景决心救田宏声脱身。田家看守森严,“智取行动”失败后,刘振和、孟晓东和严焕春商议登门贺喜,试图说服田秘书长,支持儿子投笔从戎,加入八路军抗日救国。田秘书长面前,孟晓东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暴露了贺喜背后真实的目的,刘振和、孟晓东、严焕春三人让田秘书长绑了请出门外抛之于荒野。营救行动再次失败,刘振和只好问计于校长刘延忠。田宏声大婚之日,成成中学校长刘延忠、田宏声的连长——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1师三团二营二连连长冯福盛带着征召令来到田府。在民族大义和儿子以死相逼面前,田秘书长只好含泪送儿子田宏声投笔从戎,加入八路军抗日救国。回到成成中学的田宏声和他的同学们开始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,田宏声、刘振和、严焕春等人还设计从晋绥军三八八团军械库偷出枪支。残酷的抗日斗争形势面前,以刘振和、严焕春、田宏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,在校长刘延忠的率领下,全校400余名学生投笔从戎,成建制地加入八路军,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大壮举。
故事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学生运动领袖李基哲(李宗元 饰)为了赎罪来到了地处偏远的矿山成为了一名矿工,在对抗贪婪阴险的矿主申泰焕(赵敏基 饰)的过程中,李基哲落入了后者的圈套之内,不幸丧生。李基哲的大儿子李东哲(宋承宪 饰)目睹了这一切,悲痛之中,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。与此同时,护士美爱为了报复申泰焕的始乱终弃,将申泰焕和李基哲的孩子掉了包,就这样,申泰焕的孩子明勋(朴海镇 饰)成为了李东哲的弟弟,而李基哲的儿子李东旭(延正勋 饰)则成长在了申泰焕的膝下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明勋和李东旭的复杂身世渐渐浮出水面,两人的人生轨迹亦因此发生了扭曲。